close

翻譯論文摘要推薦(C)教師經常締造小組討論的講堂情況
10.下列何者不是華語詞彙講授課室中經常使用的方式?
(C)社會互動學派 (D)批判教育學派
2.海外中文黉舍若僅於週六、日實施華語教授教養,此類說話計劃模式屬下列何者?
(C應該是低頻率的詞彙量,別的還包括了說話輸入的難度和長度、辭彙復現率、聽說材料的速度、訊息透明度、話語結構和材料構造清晰度等)

(B)學習者焦慮感強,有助於嚴厲監控輸出,學習效果較佳
(C)語言遷移亦可能發生於主題或概念之間
(A)第一語言習得,凡是從語法開始
(有可能會有好的影響,未必都是欠好的「偏誤」)


(A)書寫詞彙 (B)展示閃卡
(A)不同母語者,其進修華語的難點、按次不同
(B)教師撐持學生提出開放性的問題
(A)行為主義學派 (B)認知心理學派

 

(C)學習者的視覺及聽覺每每容易感到疲勞
15.口語課講授的內容和訓練重點,含承接性話語、功能性話語及敍述性話語翻譯下列何
(A)習得的知識是藉由有意識的外顯學習體式格局,而獲得的
(B)第一與第二說話間的遷徙每每是雙向的

(B)進修者的學習念頭通常顯現低落狀態
(B)第二說話習得,通常爲在黉舍進行
(C)以記誦為準則 (D)以領讀為重心

(A)教師鼓勵學生參與總結性的評量
12.國別化教材的設計主要考量身分,下列何者不正確?

3.下列何者不屬於分層差異化(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翻譯社 DI)的華語教授教養講堂現象?

16.下列教授教養法,何者上課時必定應用學生的母語來指點學生進行講堂勾當?
(A)自然教授教養法、文法翻譯法 (B)聽說教授教養法、直接教授教養法
(C)文法翻譯法、社區說話學習法 (D)直接教授教養法、社區說話學習法

17.若利用下列圖形來增強學習者視覺空間上的記憶,下列何者可達最好的漢字
學習結果?
(A)控、拐 (B)部、封 (C)沒、樣 (D)毀、留

18.上課時,李老師教訓學生有關「在」的用法,給了下面好幾個例句翻譯請問他該使用

哪些例句,來指導學生充分瞭解「在」之具體到抽象的根基用法?
○1 他在床上睡覺翻譯○2 他在圖書館看書。
○3 時間漸漸在流失中。  ○4 他不當心把書放在袋子裡。  
○5 他在我的印象中是個好學生。○6 這家便利超商在黉舍的右側。
(A)○1 →○2 →○5 (B)○4 →○6 →○3
(C)○2 →○5 →○3 (D)○4 →○1 →○5

19.把「兔子飽了」說成「肚子飽了」,首要因素為何?

(A)發音部位的差異 (B)氣流除阻的狀態
(C)送不送氣的差異 (D)聲帶振動的清濁

20.關於義務型教授教養法,下列敍述何者不准確?

(A)強調用目標語互動學會寒暄
(B)連結課堂表裏的說話與知識
(C)連結學生小我經驗促進進修
(D)強調義務指派且注重進修效果(正視任務指派,但不以說話的精準為評量標準,而是看使命完成否)

※下列長短題請在謎底卡上以 2B 鉛筆作答
二、長短題(每題 2 分,共30 分)
1.增進性(facilitative)的焦炙會波折華語進修者的華語表示。
(促進性焦炙可以使進修者產活潑力,迎接新的進修使命,或集中調劑精神和情绪在有限的時候内完成任務,甚至可以產生「情急生智」的結果 )

2.華裔進修者的祖語或傳承語(heritage language)進修,在說話規劃上,通常須考量其語言流損(language attrition)情形。

3.語言關鍵期並不是第二說話習得者所獨有的生理歷程。


4.漢字講授中所謂的部件,亦即部首。

(漢字講授中的部件,是組成字的元素,不見得是部首,例如左、右的前兩筆。)

5.華裔進修者在聽、說、讀、寫的顯露上,說的能力常常較讀的能力為佳。

(這些人在家裡可能幾多會聽會說一些,但比力少讀和寫)

6.默示講授法正視締造性的學習,所以學習者少說話,專心思考教師的演示,在腦中進
行演練。
(是老師要少說話,讓學生多觀測、體味、猜想)

7.在教室活動中採用小組活動的長處是為學習者締造真實的溝通情況,提高進修者的口
語輸出機遇翻譯

8.華語文教材中的文化內容重點應放在取得外國學習者對中漢文化的認同上翻譯
(不要站在本身文化的個人主義上教誨別人)

9. PPP 教授教養三步驟:出現說話點(present)、練習(practice)、讓進修者自由表達(produce),強調「表達」優先於「理解」翻譯
(是要理解優先於表達)

10.語法點呈現的挨次雖不盡溝通,但仍有一些共識,如:學「把」字句或重動句之前,
進修者應具備或學過效果補語的概念翻譯


11.華語教師傳授高級班時,可使用天然語速及真實材料,強調流暢度,並增強學生語
用方面(如:話輪的開啟、轉換與結束等)的訓練翻譯


12.對所有華語進修者來說,進修漢字的難點在於漢字為非拼音文字,不符合其既有的認
字心理認知機制。


13.華語文能力測驗(Test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OCFL),屬於常模參照考試(norm-reference test)。


14.整體肢體反應教授教養法強調聽力訓練應在白話表達之前,教學須著重結構,認為右腦受足夠的刺激,有助於左腦的說話進修。


15.對進修者而言,「華語做為第二說話」(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翻譯社 CSL)的情境,是指其所進修的目標語並不是該社會遍及利用的語言,離開教室即不易用華語與人溝通。

※下列問答題請在試卷上標明題號,以藍、黑色原子筆或鋼筆作答
三、問答題(每題 15 分,共30 分)
1.華語教師應若何傳授下列四種說法,學生方能敏捷區分其差異?
(1)有一點貴 (2)貴了一點 (3)一點也不貴 (4)貴一點
2.語言講授應注重「構造、功能、文化」三者結合之原則。請以「送禮」為主題,試論
並舉例說明理想的華語講授中,低級、中級、高級班的主要講授訓練重點為何?
(試題請隨試卷繳回)

(A)沈浸式(Immersion Model) (B)移轉式(Transitional Model)
(
(D)進修者通常期望以適用性及跨文化理解為主
(C)高頻字比例 (D)作答的題型
(C)文法翻譯法 (D)啟示講授法
者不屬於功能性話語?
(D)說話遷徙必造成華語學習者的表現偏誤
13.有關說話進修和習得的敍述,下列何者准確?

9.關於Selinker 的中介語假說,中介語的建構進程,下列何者不准確?

(口語講授的內容可歸納綜合分為三種話語:一、承接性話語:是措辭人根據對方的話題做出原則性反應的話語,意在初步亮相,把對方的話題承接過來,然後陳述本身的設法。2、功能性話語:是說話人傳遞自己話與行為的期望和意圖之用語。3、敘述性話語:是說話人陳述時間、見聞、體味等內容的話語。練習重點應放在這幾種話語的搭配和協調上,白話教學和訓練重點應注意以下幾點:1、同一命題的分歧功能;2、同一命題的分歧表達;三、話語對子的搭配;四、論述性話語的插入翻譯)

(C)專為與華人溝通設計的口語教材 (D)專為商務來往溝通設計的華語教材

(高齡進修者如果不想學就不會來講堂上,因此來講堂上的都有很高學習念頭)
(D)中介語的變化是漸進的,學習者會修改既有的語言規則以順應目標語的新劃定規矩
1、單選題(每題 2 分,共40 分)
1.華語教師常常以進程寫作的模式教授華語寫作課,其教授教養思惟屬下列何種學派?
(A)以寒暄為目標 (B)以語速為方針

(A)進修者的進修目的每每極為明白

7.關於Krashen 提出的語言監控假說,下列何者正確?

2013 年教育部對外華語教學能力認證測驗試題

(A)直接教學法 (B)聽說教學法
(D)「別這麼說,這是我應盡的責任。」
(D)教師會視需要對學生進行個體指點
(A)語碼複雜性 (B)話題熟習度
(C)中介語的成長中,石化(fossilization)現象導致二語進修者沒法完全習得目標語